2007年3月13日星期二

关于汉宝德的一点想法

















今天看了一本汉宝德的书,顺便写点关于他的感想。。。
汉宝德,台湾的一个老建筑师了,年纪颇大,当过东海大学建筑系的主任,现在好像开了一个“汉光?”事务所(叫光汉多好。。。)。
第一次接触他是大三的时候朱光亚的中国建筑史布置的作业——读《大乘-我的建筑观》,当时写的那篇文章现在看来问题还是很多,但也是我第一次对建筑进行比较深入思考。汉宝德的这篇文章也启迪了我很多。觉得他是一个不单纯的建筑师,勇于并善于表达对建筑思考的哲学家。
后来就比较关注他,他的书基本上也买的比较多,很多如同《透视建筑》这类虽然近似于游记,但相比很多其他游记式的文章,思考性多了很多,让人看了觉得物有所值。而且这种思考性也不像陈志华的游记那样更喜欢阐明道理,多了很多虽未经验证但很灵光一现的东西。
促使我写对他感想的最主要的因素是《中国建筑文化》这本书,从某种角度讲,我觉得他比梁、刘等对中国传统建筑考虑的更多,而不是考据癖。。。梁、刘的书严谨、翔实是绝对称的上的,但是说创新和突破就稍显不足。而汉宝德的书中自己也承认有很多只是自己的想法,并无佐证,但仍能说明如此之想的道理,我想这应该也是契合“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研究观的。。。
在设计院的读研经历让我感觉其实很多课题,接下来的时候有点言过其实,做起来就更加力不从心了。。。如果是这样,还不如自己多思考多发展。我的导师喜欢让我凡事讲证据,言必称数据,这没什么不好,但是,即使把握了现在的所有并复制,进步也就体现在多学科的排列组合所形成的一个个看似创新实则为堆砌的课题了。。。
所以,胆大和怀疑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仍会是我的主题,即使因为不了解而显得无道理,得到的也比失去的多。

顺便说说汉宝德说为什么中国的石建筑没有兴盛起来(为什么是木建筑)。因为这个问题以前我也写过文章,所以比较感兴趣。
1、风水上:中国建筑古称土木,土属中,木属东,有安正平祥的意味。而石属金,颇有兵戈肃杀之意,不吉利。
2、思想上:中国人不重视建筑本身而更注重仪式,即建筑所能发挥的作用。有即可,好用既可,不必为此本省过多考虑。
3、艺术上:中国自六朝后的审美观趋于“气韵生动”,以当时的建筑技术想让石建筑实现飞檐这种生动的结构不太可能。

为什么传统建筑格局留存很少?
1、木结构本身的材料年限。
2、中国没有长子继承制,分家后再好的格局东拼西补也就不成样子了。官式建筑很多由于政治原因也没能留存。
我再补充一点
中国自元以后木材料匮乏,故宫的修建很多已经是拼木?(就是没有完整的一根大木头,需要若干拼起来构建,有个术语忘了,如门钉等),而且也出现了不对称的架式。记得好像某本书中提过重修故宫时的木头都是四川运过来的,京畿周边看来是困难了。。。

去年五一去故宫看见都在大修,几个偏殿还落架了,崭新的漆明晃晃的,不知道是啥滋味。。。

8 条评论:

匿名 说...

风水上:中国建筑古称土木,土属中,木属东,有安正平祥的意味。而石属金,颇有兵戈肃杀之意,不吉利。

这个有意思。看来我看书太少了……

希望 阳光 幸福 说...
此评论已被博客管理员删除。
卡布 说...

大家用点能够看懂的名字啊,都不知道是谁了。。。

匿名 说...

你也有今天啊!!

“希望阳光幸福”显然是广告。不删么?

卡布 说...

广告已经删除了,不过,我还是想打打广告的。。。毕竟访问量还是会上去的。。。

大家先起一个我能看懂的名字啊,留下标记再改啊,不然就没有原始数据了。。。

匿名 说...

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亚!!!

匿名 说...

效果已经达到了。。。

匿名 说...

看来我比你幸运一点 高中毕业的暑假偶然看到了他的《中国建筑文化讲座》这本书。这是我接触建筑的第一本书,从此我也深深的喜欢上这门学科,大一时在图书馆的角落也是很偶然的情况下看见汉宝德先生的书《透视建筑》。我学的是设计,为此也对我的导师也颇有微词,他秉承“造反有理”,却缺少对建筑理性的认识。